現今在通訊網路科技高速發展與便利的交通,將全世界連結在一起,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趨勢對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教育的衝擊甚鉅,世界各國皆努力求新、求變以因應這股全球化浪潮,期能將衝擊降到最低,甚至為國家下一代的未來找到新的發展契機。
在全球化趨勢下,日本、新加坡及歐美許多國家的課程改革都重視與國際接軌的語言課程及國家整體競爭力有關之數學、科技與基礎科學。因應「資訊與溝通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的高速發展與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的快速變遷,現有的生活技能不足以為終身使用,因此各國皆強調培養終身學習素養(life-long learning)的重要性,期能使現代化國民具備適應快速變遷社會環境的生活能力。
因應全球化浪潮,我國正進行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改革,除了延長國民教育年限至十二年外,更隱含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概念。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希望培養的國民素養如下:
1.普遍性:是每個人所需具備的,而不是專業上所要求的。
2.未來性:是未來在生活及工作上能產生加值效果的。
3.適應性:是能夠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能夠彈性調整,將知識應用在問題解決上的。
4.持續性:是能夠產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知能。
十二年國民教育強調五個素養向度,包括語文(中、英文)、數學、科學、數位,以及教養/美感素養(2013,教育部)。
本校為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辦理之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慈大附中),以校訓「慈悲喜捨」為立校宗旨,其意涵如下:
慈:「無緣大慈」,是清靜無染,怨親平等的大愛。
悲:「同體大悲」,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憐憫。
喜:「以持正法起喜心」,是得正知、持正念、走正道的輕安。
捨:「以攝智慧起捨心」,是無尤的付出,無怨的服務。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是一個全球化的慈善機構,其規模含括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再加上「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及「環保志工」合稱八大法印。
在21世紀的社會脈絡中,慈大附中將學校視為一個生命系統(living system),在此系統中,人人皆是學習者,日日進行探究之旅,努力學習成長,師生一起在生命的旅程中,學習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習做事(learning to do),學習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習發展(learning to be)(如圖一),並建構終身學習機制。
慈大附中教育強調人文與科技並重,以培育國家基礎科技人才與全球化服務人才為目標,慈大附中因應全球化浪潮衝擊與配合我國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方向,本校國中部參與12年國教前導研究計畫,成為教育部與國家教育研究院落實12年國教課程改革的先導學校。高中部在數學、科學、數位素養方面,提出科學教育實驗班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