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中新良食運動—小田大幸福施行計畫
20130823
一、 緣起
近年來花蓮的綠色農業和健康飲食在糧食危機及氣候變遷議題下,儼然蔚為顯學,諸多學術論作已完成或進行中。對於生活在花蓮的慈中學生,能深入了解花蓮推動自然農法的歷程與成果並能親身在土地上耕種實作,同時又能與地方機構、農戶互動聯結,並從中習得知識,體悟農家甘苦與食物之得來不易,是不可多得的課外學習。
本計畫結合增能培訓課程、校園土地實務操作、校外農戶與機構的觀摩等課程,讓學生能從課程及參訪中吸收相關知識、獲得實務經驗,並藉由習得的知識實務耕種於校園;在遇困難及問題時能由相關領域師長適時協助反思檢討並解決問題,藉由此過程學習知識與建立能力。
小學部安排三至六年級,結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共同執行之。
二、 依據
1. 慈大附中100-103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
2. 人文室102學年度志工服務實施計畫
三、 目標
1. 認識花蓮推展無毒有機農業之機構、農戶及其產銷機制。
2. 結合在地資源,與地方機構、農戶建立夥伴關係,建構學習網絡。
3. 校內開闢菜圃,推動自然農法,充份利用校園內閒置空間。
4. 從落實農耕中,了解食物的得之不易,學習知福、惜福。
5. 藉由對自然農法的了解、實際操作,探究全球糧食危機等環境議題。
四、 合作單位
1. 校外:花蓮農改場、東華有機專區、花蓮光合作用農場。
2. 校內:各處室、自然領域教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
五、 招募對象:
1. 小學部三至六年級,計30名
2. 國中部:國二,計30名
3. 高中部:高一、高二學生,計70名
總計約130人。
六、 執行期間:
102年9月~12月
七、 地點:
1. 校外:花蓮農改場(吉安鄉)、東華有機專區(壽豐鄉)、花蓮光合作用農場(壽豐鄉)。
2.校內:中學靜思菜圃、小學菜圃
八、 工作內容
1. 培訓增能課程:認識花蓮的無毒有機及其產銷、新良食運動
2. 農場體驗:從土地到餐桌,自己動手做;農田實作(認識植裁、蟲害、..)
3. 實作:校地耕種、討論栽種的作物
4. 觀察與記錄:指導學生記錄發現的植物與昆蟲、有機堆肥
5. 檢討與反思:邀請自然領域師長授課;每月一次學生課堂分享心得、提出問題與討論並尋找解決之道。
6. 「在職進修」:參訪花蓮農改場
九、 工作期程
工作內容 | 預計完成日期 | 承辦單位 | 備註 |
整地 | 9月初 | 總務處 |
|
發志工報名表 | 9月2日(一) |
人文室 |
|
受理報名 | 9月4日~10日 |
| |
執行培訓增能課程 | 9月15日(日)上午 |
| |
參訪花蓮無毒有機農業之農戶、農場 | 10月13日(日)全天 | 東華有機專區 | |
「從土地到餐桌-自己動手採收食物、動手做一餐」 | 光合作用農場 | ||
分組討論種植內容 |
| ||
執行 | 10月14日起~ | 人文室、學務處、總務處 |
|
觀察與記錄 | 10月14日起~ | 人文室、教務處、總務處 |
|
分享與討論 | 每月一次 | 人文室、學務處、教務處 |
|
安排單車行,前往農改場體驗、學習 | 11月10日(日)上午 ※暫訂 | 人文室、學務處、教務處 | 花蓮農改場 |
自然領域、社會領域、慈濟人文結合,於課程間討論 | 11月 有機肥、認識菜(校)園昆蟲 | 人文室、學務處、教務處 |
|
期末成果 | 12月20日(五) ※配合社團時間 |
|
|
十、 工作分工:
處室 | 工作事項 |
校長室 | 1. 綜理跨處室協調與決策事宜 2. 關懷各組工作人員暨工作進度 3. 綜理協調事宜 4. 發佈新聞稿、聯繫大愛台 |
人文室 | 1. 整體方案之規晝與執行 2. 邀請相關處室與同仁參與 3. 歷程紀錄 |
中學教務處 國小教務處 | 1. 視需要協助活動期間調課事宜 2. 協調自然、社會領域教師及相關專長師長協助課程的進行 |
中學學務處 國小教務處 | 1. 協助學生帶領與秩序管理 |
總務處 | 1. 協助整地相關事宜 2. 協助農耕執行期間需求 3. 支援期間所有總務機動事宜 4. 每周向花蓮有機農戶採購次級有機蔬菜。 |
圖書館 | 配合辦理自然農法書展及相關活動 |
十一、 預期效益
1. 召募130位學生志工
2. 學生接受培訓課程後,對於自然農法推動緣起、現況、全球糧食危機有基礎認知。
3. 藉由農場農地實作及付出,了解生活的環境及成長的土地。
4. 與在地資源結合,認識花蓮在地居民與機構。
5. 引導學生於專題研究課程中討論、學習,並提昇校園讀書心得及小論文之質與量。
6. 預計全年度全校300人次參與相關環境教育課程及活動。